当前位置: 首页> 智慧起名> 正文

贺秉发:从战火中走出来的86岁艺术家

admin 2024-12-13 75

贺秉发老先生的生活简单而充实,日子惬意而富润,在艺术创作中寄托了活着的价值和精神的追寻。

初见老先生,岁月雕刻80多载的脸庞犹如他出生的那个黄土高原沟壑万千,满头银发乡音未改,依然说一口浓重陕西话,听起来甚是亲切;依然爱听秦腔戏,爱吃冷面皮,依然是一个陕西山里的娃、质朴厚道。

他居住在北京丰台丰益桥西附近的一个普通社区,一位安姓阿姨照顾衣食起居,兼顾迎来送外以及老先生的对外联络。

推门而入,整个客厅墙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,而其中悬挂在卧室门楣上的一块牌匾尤为醒目,黑底金字,赫然写着“抗战英雄”四个大字,细细一看,原来老先生曾经是一名参加抗日的老兵,13岁时便在战场上挥洒热血,走上了革命的道路。

如今,已有86岁高龄的老先生身穿一件大红色短袖衬衫,显得喜庆而热烈,荣光满面、精神抖擞,身体硬朗,坚持每天创作十小时,雷打不动。老先生犹如千年古松,身上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,不由得使人心生敬意。


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从事艺术工作的老先生,经历了战争的洗礼,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。

平日里,他深居简出,潜心伏案作画。

老先生说,他要把最美的画留给最美的时代,要把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诉诸于笔端、隐喻于画作,流芳百世、流传万年。

老先生耗时数天,精心绘制的《万里长城》长卷油画,气势磅礴、雄伟壮观,向世人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,昭示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、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。

如今,这幅气势磅礴的巨幅油画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里,为人民大会堂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增色不少。

老先生出生在战争频发的动荡年代。1933年11月隆冬的一天,老先生在陕西临潼一户普通农家出生。临潼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地,境内历史遗产众多,有名扬天下的秦始皇兵马俑,还有仰韵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,鸿门宴发生地新丰镇鸿门堡,还有众所周知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休憩之地华清池,自周秦到汉唐,一直为京畿之地,处于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。

可在那个军阀混战、抗日战火纷飞的年代,过往的辉煌亦如云烟,湮灭在历史长河中,人们少吃缺穿,日子过得恓惶,异常艰辛。

那一年,我国河北地区发生了千年难遇的蝗灾,不饿肚子成了老百姓日日劳作的唯一期盼。

老先生的幼年、童年生活是动荡的,也是异常艰辛的,能活下来,也算是一个奇迹。

时常以树叶充饥,吃糠咽菜是家常便饭,一年到头,能吃顿饺子,那便是天大的幸福。

每每回想起童年生活,老先生总会泪眼朦胧,那种心酸化成泪水会止不住地流下来。

经受过苦难的人,从苦水里熬出来的人,才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。

从战火纷飞、硝烟弥漫的战场中走出来的人,才更加懂得和平的意义。

老先生甚至健谈,说话铿锵有力,用词也颇为讲究。

他深情地说,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自己今天的艺术成就,更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。

老先生的书画作品风格独特,独树一帜,笔法多变,不拘一格,虚中有实,实中有虚,虚实结合,相得益彰,自成一家,其历年来屡获国际、国内书画大奖。

老先生的国画艺术苍茫悠远,层次分明,色彩丰富,形兼任备。

他独创的噙笔、扣笔、耳笔、双肘运笔、鼻孔插笔,多管齐书的独特技艺,绘画出喜龙梅、福星寿等作品,被各界冠以"书画绝技之星"的称号。

老先生虽已头顶诸多光环,却淡泊名利,“吃一碗面就饱了,睡一张床就够了,居一间房就行了。”

他现在很少出门,无谓的应酬一概婉拒,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潜心创作上。

用老先生的话来说,时间不饶人啊,再熬也熬不住日子,抓紧时间每天能多创作点作品就多创作点,能为世人多留一些美好的东西就多留一些。

然而,他却热衷于公益事业,但凡哪儿有救灾义捐活动,有请必到,到了便挥毫泼墨,作画义卖,所得资金如数捐了出去,自己一分钱也不留。

他还经常跟朋友说,谁搞捐助、书画艺术家慰问贫穷地区、支教等活动,只要知会一声,都会愿意去,乐此不疲,分毫不收,还会不惜金墨作画相送。

老先生善良质朴,出门写生时,遇上了可怜的人,总愿意伸出援助之手,拉人家一把。

有一次,老先生去三亚游玩写生,看到路边一位瘦弱小女孩背着一大箩筐椰子在售卖。

他便吩咐随行的人,去买几个椰子来,多买几个。

随行人问其原因,是嘴馋口渴了吗?他却笑而不语。

可是买回来后,扔在车上没动。这时,他才擦了额头汗珠,笑着告诉大家,

看那小女孩瘦弱的身体,背着那么大的一个箩筐,那不把她压坏了嘛。咱们多买几个,箩筐里少了几个,那不轻了许多了嘛。孩子正在长身体,压坏了可就惨了。

听完后,他家暗暗地佩服老先生宅心仁厚,不愧是艺术家,观察事物细致,有着天然的怜悯之心,见不得人受苦,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的帮助的人。

在苦难岁月里,熬成了一颗坚韧而善良的心。在新时代里,他沉浸在“讴歌美好时代、书画美好山河”的无尽艺术创作中,难以自拔,忘乎所以。

客厅布置简单、干净,除却墙壁上展示的画作、一些活动纪念的照片奖牌外,就是一张宽大沙发和画案。

画案上铺着未完成的“孔雀牡丹图”作品,色彩鲜艳,活灵活现,煞是好看。

老先生点燃一支烟,铺上一张宣纸,吸一口烟,描画一阵子,累了、倦了,便斜倚在沙发上歇息一阵子,精神养足了,又起身来到画案前,提笔作画。

一日又一日,岁月静静地流过,老先生便如此慢慢地度过。

同类文章
  • 最新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随机阅读
友情链接